• AI日報 11月14日

    1️⃣ Google 推出 SIMA 2 通用智能體
    SIMA 2 能在多種 3D 虛擬世界中依自然語言完成任務,具備感知、推理、規劃、陪玩協作能力,由人類示範 + Gemini 標註共同訓練,能理解高層目標並自我調整。
    https://deepmind.google/blog/sima-2-an-agent-that-plays-reasons-and-learns-with-you-in-virtual-3d-worlds/

    2️⃣ OpenAI 發布 GPT-5.1 API
    新增自適應推理、24 小時提示快取、apply_patch / shell 工具,大幅提升複雜任務與程式編輯效率。
    https://openai.com/index/gpt-5-1-for-developers/
    https://cookbook.openai.com/examples/gpt-5/gpt-5.1_prompting_guide

    3️⃣ Google NotebookLM 上線 Deep Research 具有自動化線上查找、整合資料、產生研究報告能力,並新增聊天記錄與自訂化 Video Overviews。

    https://notebooklm.google/

    4️⃣ Codex 0.58.0 版本發布
    全面支援 GPT-5.1 系列,加入 apply_patch / shell 工具,並強化伺服器與整體使用體驗。
    https://github.com/openai/codex/releases/tag/rust-v0.58.0

    5️⃣ ChatGPT 開放群聊功能
    OpenAI 自 2025/11/13 起在日本、台灣、韓國、紐西蘭推出群組聊天功能(1–20 人),支援 App 與網頁,群組聊天與私人對話記憶分離,可透過分享連結邀請人加入。
    https://openai.com/index/group-chats-in-chatgpt/

    資料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vPPps11CAmOl4RWDh_6rHQ

    #轉AI觀察的日記社群
    AI日報 11月14日 1️⃣ Google 推出 SIMA 2 通用智能體 SIMA 2 能在多種 3D 虛擬世界中依自然語言完成任務,具備感知、推理、規劃、陪玩協作能力,由人類示範 + Gemini 標註共同訓練,能理解高層目標並自我調整。 https://deepmind.google/blog/sima-2-an-agent-that-plays-reasons-and-learns-with-you-in-virtual-3d-worlds/ 2️⃣ OpenAI 發布 GPT-5.1 API 新增自適應推理、24 小時提示快取、apply_patch / shell 工具,大幅提升複雜任務與程式編輯效率。 https://openai.com/index/gpt-5-1-for-developers/ https://cookbook.openai.com/examples/gpt-5/gpt-5.1_prompting_guide 3️⃣ Google NotebookLM 上線 Deep Research 具有自動化線上查找、整合資料、產生研究報告能力,並新增聊天記錄與自訂化 Video Overviews。 https://notebooklm.google/ 4️⃣ Codex 0.58.0 版本發布 全面支援 GPT-5.1 系列,加入 apply_patch / shell 工具,並強化伺服器與整體使用體驗。 https://github.com/openai/codex/releases/tag/rust-v0.58.0 5️⃣ ChatGPT 開放群聊功能 OpenAI 自 2025/11/13 起在日本、台灣、韓國、紐西蘭推出群組聊天功能(1–20 人),支援 App 與網頁,群組聊天與私人對話記憶分離,可透過分享連結邀請人加入。 https://openai.com/index/group-chats-in-chatgpt/ 資料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vPPps11CAmOl4RWDh_6rHQ #轉AI觀察的日記社群
    SIMA 2: A Gemini-Powered AI Agent for 3D Virtual Worlds
    SIMA 2: A Gemini-Powered AI Agent for 3D Virtual Worlds
    deepmind.google
    Introducing SIMA 2, the next milestone in our research creating general and helpful AI agents. By integrating the advanced capabilities of our Gemini models, SIMA is evolving from an instruction-foll…
    0 Comments ·0 Shares ·435 Views ·0 Reviews
  • 《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第一章 –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當信仰、權力與聲音化為噪音的神話
    Fred again.. × Skrillex × Flowdan

    藝人團體簡介

    Fred again..(英國倫敦)
    原名 Fred Gibson,是當代電子音樂中最具「人性情感」的製作人與歌手。
    他以 Actual Life 系列聲名大噪,善於將錄音樣本、語音訊息、呼吸聲與脆弱人聲重新拼貼成情緒化的節奏與旋律。
    Fred 的音樂不只是舞曲,而是「數位記憶的情感檔案」,在冷靜的節奏中擁有強烈的溫度與信仰感。

    Skrillex(美國洛杉磯)
    電子音樂革命的象徵。從 Dubstep 爆紅,到跨界合作(From Justin Bieber 到 Fred again..),
    他將工業聲設計與人聲切割融合為流行文化中最具爆炸性的聲音符號。
    Skrillex 不只是 DJ,更是聲音的建築師—他把混亂設計成結構,把噪音打造成秩序。

    Flowdan(英國倫敦)
    UK Grime 元老級饒舌歌手,以低沉厚重的「地底頻率」聲線聞名。
    他的聲音像地震般震動,既冷冽又具儀式感。
    從 Rumble(Fred again.. × Skrillex × Flowdan)到 Big Mic Man,
    Flowdan 代表的是「力量的語言」—城市邊緣的信仰與怒火。

    創作靈感與致敬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是一首向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經典電影
    《There Will Be Blood》(血色將至, 2007) 致敬的作品。
    這部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主演,講述美國石油掘金時代中,一個人如何在貪婪、信仰與孤獨中成魔。

    PTA 的鏡頭語言極度形式化:
    低角度構圖、長鏡頭、油田爆炸的聲音—都是人性墮落的寓言。
    配樂由 Radiohead 的 Jonny Greenwood 創作,以弦樂失序與工業噪音構築出「信仰崩壞的聖樂」。
    這部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等獎項,被譽為 21 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其中的兩句經典台詞成為這首歌的靈魂:

    “I drink your milkshake!”
    “Drainage!”
    它們象徵權力的吞噬、資本的掠奪、以及神聖被聲音取代的時刻。

    創作核心概念與音樂編曲設計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將電影的主題「信仰 × 貪婪 × 噪音」聲音化。
    整首歌的結構像一座燃燒的教堂:
    • Fred again.. 以呢喃與碎片化旋律擔任「信仰的聲音」;
    • Flowdan 以低頻饒舌化身「權力的聲音」;
    • Skrillex 以工業化 Drop 創造「世界崩塌的聲音」。

    這三條聲音軸線在時間軸上互相交織、對抗,最後在 Drop 爆炸時合而為一
    那是人性在低頻裡的審判。

    聲音設計與取樣構成

    Fred again.. —「信仰」的呼吸
    • Chopped vocal loop + autotune chant:象徵人類在祈禱與貪婪之間的矛盾。
    • Field recording of oil rig:模擬電影油田背景,成為節奏的一部分。
    • Vocoder whisper outro:象徵信仰逐漸被數據與聲波吞噬。

    Flowdan —「權力」的語言
    • Low-register grime rap + sub-bass:以地底震動形式說出權力宣言。
    • Growl chant (“Ayy— drain it— milk-shaaake!”):以人聲取代取樣,重新詮釋電影名句。
    • UK Bassline break:象徵人類對地表的撕裂。

    Skrillex —「噪音的神化」
    • Industrial cut FX + explosion bass:模擬油田爆炸、信仰崩壞。
    • Granular delay + reverse reverb FX:讓噪音像神諭一樣回響。
    • Subquake layering:以超低頻創造「信仰的地震」。

    整體混音以 film grain noise + wide 3D subquake 處理,
    重現 PTA 電影的膠片質地與工業空間感。

    樂評觀點 聲音的信仰考古:〈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作為《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首部曲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並非單純的跨界合作,而是一場以聲音為形式的電影考古。
    Fred again.. 的碎片化旋律與人聲情緒為作品注入靈魂,
    Flowdan 的低頻語言賦予權力的厚重質地,
    Skrillex 則以聲音結構的精密設計將世界推向毀滅與重生的臨界點。

    三人透過不同的音樂語法,將 PTA 的電影語彙重新轉譯為電子音樂的神學實驗。
    低頻不再只是節奏,而是信仰的震盪;
    取樣不再是致敬,而是一種「聽覺符號的再聖化」。

    作為《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Homage to the Great Films of the Century)的開篇章,
    這首作品以壯闊的聲音建築與哲學式混音語言,
    開啟了一條跨越影像與聲音的對話軸線—
    在電子樂的語境中重構 PTA 的電影宇宙。
    它既是音樂,也是電影的延伸:
    一首讓油田成為祭壇、讓低頻成為信仰的聲音史詩。
    #linchao
    #ThereWillBeBlood
    #Fredagain
    #Skrillex
    #Flowdan
    #Idrinkyourmilkshake
    #Drainag
    #PaulThomasAnderson
    #rock
    #Radiohead
    #techno
    #house
    #hiphop
    #rap
    #DJ
    #Dubstep
    《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第一章 –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當信仰、權力與聲音化為噪音的神話 Fred again.. × Skrillex × Flowdan 藝人團體簡介 Fred again..(英國倫敦) 原名 Fred Gibson,是當代電子音樂中最具「人性情感」的製作人與歌手。 他以 Actual Life 系列聲名大噪,善於將錄音樣本、語音訊息、呼吸聲與脆弱人聲重新拼貼成情緒化的節奏與旋律。 Fred 的音樂不只是舞曲,而是「數位記憶的情感檔案」,在冷靜的節奏中擁有強烈的溫度與信仰感。 Skrillex(美國洛杉磯) 電子音樂革命的象徵。從 Dubstep 爆紅,到跨界合作(From Justin Bieber 到 Fred again..), 他將工業聲設計與人聲切割融合為流行文化中最具爆炸性的聲音符號。 Skrillex 不只是 DJ,更是聲音的建築師—他把混亂設計成結構,把噪音打造成秩序。 Flowdan(英國倫敦) UK Grime 元老級饒舌歌手,以低沉厚重的「地底頻率」聲線聞名。 他的聲音像地震般震動,既冷冽又具儀式感。 從 Rumble(Fred again.. × Skrillex × Flowdan)到 Big Mic Man, Flowdan 代表的是「力量的語言」—城市邊緣的信仰與怒火。 創作靈感與致敬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是一首向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經典電影 《There Will Be Blood》(血色將至, 2007) 致敬的作品。 這部電影由丹尼爾・戴・路易斯(Daniel Day-Lewis)主演,講述美國石油掘金時代中,一個人如何在貪婪、信仰與孤獨中成魔。 PTA 的鏡頭語言極度形式化: 低角度構圖、長鏡頭、油田爆炸的聲音—都是人性墮落的寓言。 配樂由 Radiohead 的 Jonny Greenwood 創作,以弦樂失序與工業噪音構築出「信仰崩壞的聖樂」。 這部電影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等獎項,被譽為 21 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之一。 其中的兩句經典台詞成為這首歌的靈魂: “I drink your milkshake!” “Drainage!” 它們象徵權力的吞噬、資本的掠奪、以及神聖被聲音取代的時刻。 創作核心概念與音樂編曲設計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將電影的主題「信仰 × 貪婪 × 噪音」聲音化。 整首歌的結構像一座燃燒的教堂: • Fred again.. 以呢喃與碎片化旋律擔任「信仰的聲音」; • Flowdan 以低頻饒舌化身「權力的聲音」; • Skrillex 以工業化 Drop 創造「世界崩塌的聲音」。 這三條聲音軸線在時間軸上互相交織、對抗,最後在 Drop 爆炸時合而為一 那是人性在低頻裡的審判。 聲音設計與取樣構成 Fred again.. —「信仰」的呼吸 • Chopped vocal loop + autotune chant:象徵人類在祈禱與貪婪之間的矛盾。 • Field recording of oil rig:模擬電影油田背景,成為節奏的一部分。 • Vocoder whisper outro:象徵信仰逐漸被數據與聲波吞噬。 Flowdan —「權力」的語言 • Low-register grime rap + sub-bass:以地底震動形式說出權力宣言。 • Growl chant (“Ayy— drain it— milk-shaaake!”):以人聲取代取樣,重新詮釋電影名句。 • UK Bassline break:象徵人類對地表的撕裂。 Skrillex —「噪音的神化」 • Industrial cut FX + explosion bass:模擬油田爆炸、信仰崩壞。 • Granular delay + reverse reverb FX:讓噪音像神諭一樣回響。 • Subquake layering:以超低頻創造「信仰的地震」。 整體混音以 film grain noise + wide 3D subquake 處理, 重現 PTA 電影的膠片質地與工業空間感。 樂評觀點 聲音的信仰考古:〈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作為《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首部曲 《There Will Be Blood (Rumble)》並非單純的跨界合作,而是一場以聲音為形式的電影考古。 Fred again.. 的碎片化旋律與人聲情緒為作品注入靈魂, Flowdan 的低頻語言賦予權力的厚重質地, Skrillex 則以聲音結構的精密設計將世界推向毀滅與重生的臨界點。 三人透過不同的音樂語法,將 PTA 的電影語彙重新轉譯為電子音樂的神學實驗。 低頻不再只是節奏,而是信仰的震盪; 取樣不再是致敬,而是一種「聽覺符號的再聖化」。 作為《向本世紀偉大的藝術電影致敬系列》(Homage to the Great Films of the Century)的開篇章, 這首作品以壯闊的聲音建築與哲學式混音語言, 開啟了一條跨越影像與聲音的對話軸線— 在電子樂的語境中重構 PTA 的電影宇宙。 它既是音樂,也是電影的延伸: 一首讓油田成為祭壇、讓低頻成為信仰的聲音史詩。 #linchao #ThereWillBeBlood #Fredagain #Skrillex #Flowdan #Idrinkyourmilkshake #Drainag #PaulThomasAnderson #rock #Radiohead #techno #house #hiphop #rap #DJ #Dubstep
    0 Comments ·0 Shares ·1K Views ·10 Plays ·0 Reviews
  • 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 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世界萬千的變幻 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
    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 哪怕不能夠朝夕相伴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護他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灑滿整個夜晚



    #企管系
    #中正大學
    #連雅慧院長
    #黃正魁系主任
    #中正大學MBA
    #中正大學EMBA
    #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
    每顆心上某一個地方 總有個記憶揮不散 每個深夜某一個地方 總有著最深的思量 世界萬千的變幻 愛把有情的人分兩端 心若知道靈犀的方向 哪怕不能夠朝夕相伴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溫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間聚散 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 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 請守護他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讓幸福灑滿整個夜晚 #企管系 #中正大學 #連雅慧院長 #黃正魁系主任 #中正大學MBA #中正大學EMBA #國立中正大學管理學院
    Like
    1
    · 0 Comments ·0 Shares ·2K Views ·0 Reviews
  • 發布日期 : 2025-06-18
    「人生就像一本書,精彩的內容與厚度,是可以靠自己創造的。」新任中正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的陳金樹,用自身生命歷程見證這句話的力量。出身嘉義鹿草,家境小康,高中畢業後便獨自北上工作,從工廠做起,靠著不服輸的拚勁與目標導向的性格,一路從組長、廠長做到創業經營者,最終創立興達建設,成為地方知名企業家,也擔任過台北地區青商會會長,展現領導與實踐力。
    憶起童年艱苦,他曾說:「小時候吃過田鼠,穿得舊舊的,那些記憶讓我知道『自信』對孩子有多重要。」正因如此,他始終相信改變要從教育做起。他自創業穩定後這20年來,積極投入地方教育公益,不僅長年提供鹿草國小、國中、東石高中學生獎助學金,也資助竹崎高中體育班、機器人社團參賽經費。他說:「給孩子舞台,創造表現的機會,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也可能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陳金樹分享,自己返鄉後,有一次在鹿草遇見一位學弟,對方特別上前致謝,原來曾受益於他所設立的獎助學金。「聽到那句感謝,我真的很高興,也深刻感受到一點善意的播種,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他強調,教育扶助不是短期行善,而是讓善意在一代代學生之間流動、傳承,產生長遠的影響力。
    他指出,當時東石高中為鼓勵學生成績精進,特別設立升學獎學金,他也積極響應,提供資源支持優秀學生。他更長期贊助竹崎高中體育班的羽球隊與田徑隊參賽,強調除了學業表現,更看重學生的人格養成與品德教育。他也協助竹崎高中成立FRC機器人團隊,投入AI與機械實作的競賽資源;甚至從基層培育扎根,在社口國小推動棒球隊與足球隊成立,期望透過運動與團隊合作的歷程,培養孩子們的品格與抗壓能力。
    對學習的重視,也體現在他返鄉後重返校園的選擇。他因欽佩中正大學校園建築之美而興起念書的念頭,先完成吳鳳大學學業後,再入學中正大學EMBA。「EMBA的學習讓我把理論帶回企業實踐,像是建置資料庫等應用,實用又扎實。」他感謝中正師長的用心,他也感性地說:「能在即將進入暮年之際遇到如兄如父般的周登楊教授,是人生最大的幸運與祝福。」
    身為中正學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金樹不僅積極引進企業資源、協助學校研究與獎助學金運作,更發揮聯誼與橋接的角色,讓學術與產業有更多合作契機。他說:「既然要接手,就要深入了解,讓老師研究有經費、學生學習無後顧之憂,這才是真正的貢獻。」
    對學弟妹,他則勉勵:「為人不可貪,為商不可奸。若想做善事,先有手中錢。」他強調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堅持與不怕吃苦,才是通往夢想的關鍵。

    #同濟會
    #中正大學
    #中正大學MBA
    #中正大學招生
    #嘉義縣同濟會會長
    #台灣機械公會副理事長魏坤池


    原文:https://www.ccu.edu.tw/p/406-1000-75661,r981.php?Lang=zh-tw
    發布日期 : 2025-06-18 「人生就像一本書,精彩的內容與厚度,是可以靠自己創造的。」新任中正大學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的陳金樹,用自身生命歷程見證這句話的力量。出身嘉義鹿草,家境小康,高中畢業後便獨自北上工作,從工廠做起,靠著不服輸的拚勁與目標導向的性格,一路從組長、廠長做到創業經營者,最終創立興達建設,成為地方知名企業家,也擔任過台北地區青商會會長,展現領導與實踐力。 憶起童年艱苦,他曾說:「小時候吃過田鼠,穿得舊舊的,那些記憶讓我知道『自信』對孩子有多重要。」正因如此,他始終相信改變要從教育做起。他自創業穩定後這20年來,積極投入地方教育公益,不僅長年提供鹿草國小、國中、東石高中學生獎助學金,也資助竹崎高中體育班、機器人社團參賽經費。他說:「給孩子舞台,創造表現的機會,能改變他們的未來,也可能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 陳金樹分享,自己返鄉後,有一次在鹿草遇見一位學弟,對方特別上前致謝,原來曾受益於他所設立的獎助學金。「聽到那句感謝,我真的很高興,也深刻感受到一點善意的播種,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他強調,教育扶助不是短期行善,而是讓善意在一代代學生之間流動、傳承,產生長遠的影響力。 他指出,當時東石高中為鼓勵學生成績精進,特別設立升學獎學金,他也積極響應,提供資源支持優秀學生。他更長期贊助竹崎高中體育班的羽球隊與田徑隊參賽,強調除了學業表現,更看重學生的人格養成與品德教育。他也協助竹崎高中成立FRC機器人團隊,投入AI與機械實作的競賽資源;甚至從基層培育扎根,在社口國小推動棒球隊與足球隊成立,期望透過運動與團隊合作的歷程,培養孩子們的品格與抗壓能力。 對學習的重視,也體現在他返鄉後重返校園的選擇。他因欽佩中正大學校園建築之美而興起念書的念頭,先完成吳鳳大學學業後,再入學中正大學EMBA。「EMBA的學習讓我把理論帶回企業實踐,像是建置資料庫等應用,實用又扎實。」他感謝中正師長的用心,他也感性地說:「能在即將進入暮年之際遇到如兄如父般的周登楊教授,是人生最大的幸運與祝福。」 身為中正學術基金會董事長,陳金樹不僅積極引進企業資源、協助學校研究與獎助學金運作,更發揮聯誼與橋接的角色,讓學術與產業有更多合作契機。他說:「既然要接手,就要深入了解,讓老師研究有經費、學生學習無後顧之憂,這才是真正的貢獻。」 對學弟妹,他則勉勵:「為人不可貪,為商不可奸。若想做善事,先有手中錢。」他強調成功沒有捷徑,唯有堅持與不怕吃苦,才是通往夢想的關鍵。 #同濟會 #中正大學 #中正大學MBA #中正大學招生 #嘉義縣同濟會會長 #台灣機械公會副理事長魏坤池 原文:https://www.ccu.edu.tw/p/406-1000-75661,r981.php?Lang=zh-tw
    Like
    2
    · 0 Comments ·0 Shares ·3K Views ·0 Reviews
  • 中正人集合啦!36週年校慶,我們相約10月31日!
    󠀠
    中正大學36週年校慶活動即將在 114年10月31日(星期五)隆重登場!
    󠀠
    今年一樣有煙火!一樣有歡笑!讓你重溫校園的青春記憶!
    󠀠
    準備好回中正走走、看看熟悉的操場、令人懷念的大吃美食。
    更重要的,是和老朋友相聚,一起倒數煙火、一起為中正喝采!
    󠀠
    快快筆記:
    🗓 校慶日期|114年10月31日(五)
    地點|中正大學美麗的校園
    󠀠
    󠀠 我們在這裡,等你來+1!
    Tag你的中正好友
    揪一波校慶團
    煙火下相聚,青春再點燃!
    󠀠

    #中正MBA
    #中正大學EMBA
    #國立中正大學 #CCU #chungchenguniversity
    #精采人生盡在中正
    #只有不斷累積
    #才能創造奇蹟
    #36週年校慶
    #點燃青春
    #逆風緊守 #共築新生
    🎉中正人集合啦!36週年校慶,我們相約10月31日! 🎉 󠀠 中正大學36週年校慶活動即將在 114年10月31日(星期五)隆重登場! 󠀠 🔥 今年一樣有煙火!一樣有歡笑!讓你重溫校園的青春記憶!🔥 󠀠 準備好回中正走走、看看熟悉的操場、令人懷念的大吃美食。 更重要的,是和老朋友相聚,一起倒數煙火、一起為中正喝采! 󠀠 📌 快快筆記: 🗓 校慶日期|114年10月31日(五) 📍 地點|中正大學美麗的校園 󠀠 󠀠🧡 我們在這裡,等你來+1! 🔥 Tag你的中正好友 🔥 揪一波校慶團 🔥 煙火下相聚,青春再點燃! 󠀠 #中正MBA #中正大學EMBA #國立中正大學 #CCU #chungchenguniversity #精采人生盡在中正 #只有不斷累積 #才能創造奇蹟 #36週年校慶 #點燃青春 #逆風緊守 #共築新生
    Like
    Love
    2
    · 0 Comments ·0 Shares ·3K Views ·0 Reviews
  • 臺南安平蚵灰窯璀璨記憶
    文化新生,重啟傳承: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自2003年開放以來,至今已有超過21年的歷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館內的設施和展覽環境逐漸陳舊,需要改善更新。為了提供民眾更加舒適的參觀體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特別向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提案,獲得補助經費支持。經過數月的規劃與整修,文化館的全新展覽與環境改善終於完成,重新開放,並帶來嶄新的四大主題區域,誠摯邀請民眾於春節年假期間蒞臨體驗這段豐富的文化歷史。
    文化局表示,作為安平地區的重要文化資產,安平蚵灰窯是臺灣現存難得一見的生物灰窯結構,歷史久遠,保存完整。早期由於缺乏磚塊和石灰等建材,安平地區的漁民巧妙利用當地豐富的牡蠣資源,將牡蠣殼燃燒後產生的蚵灰製成一種名為「三合土」的建築材料。至今,蚵灰的痕跡仍可見於多處古蹟建築中,見證了這項獨特技術的歷史價值。
    此次展覽以引導方式深入探索蚵殼的多元運用,揭示自然資源與人類產業之間的緊密關聯。全館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區域:「起源」、「生態」、「創新」及「製成與實用」,從不同角度呈現蚵殼的獨特價值,並介紹石灰、蚵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密不可分的角色,透過影像資料與文字說明,觀眾將能更全面地了解蚵灰窯的歷史脈絡,並見證這段珍貴歷史的延續與傳承。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開放時間為每日8:30至17:30,過年期間照常開放,歡迎民眾攜家帶眷前往參觀,一起來趟探索「蚵仔」的知識旅行。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
    #安平民宿
    #安平蚵灰窯
    📮臺南安平蚵灰窯璀璨記憶 📮文化新生,重啟傳承: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自2003年開放以來,至今已有超過21年的歷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館內的設施和展覽環境逐漸陳舊,需要改善更新。為了提供民眾更加舒適的參觀體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特別向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提案,獲得補助經費支持。經過數月的規劃與整修,文化館的全新展覽與環境改善終於完成,重新開放,並帶來嶄新的四大主題區域,誠摯邀請民眾於春節年假期間蒞臨體驗這段豐富的文化歷史。 文化局表示,作為安平地區的重要文化資產,安平蚵灰窯是臺灣現存難得一見的生物灰窯結構,歷史久遠,保存完整。早期由於缺乏磚塊和石灰等建材,安平地區的漁民巧妙利用當地豐富的牡蠣資源,將牡蠣殼燃燒後產生的蚵灰製成一種名為「三合土」的建築材料。至今,蚵灰的痕跡仍可見於多處古蹟建築中,見證了這項獨特技術的歷史價值。 此次展覽以引導方式深入探索蚵殼的多元運用,揭示自然資源與人類產業之間的緊密關聯。全館展覽分為四大主題區域:「起源」、「生態」、「創新」及「製成與實用」,從不同角度呈現蚵殼的獨特價值,並介紹石灰、蚵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扮演密不可分的角色,透過影像資料與文字說明,觀眾將能更全面地了解蚵灰窯的歷史脈絡,並見證這段珍貴歷史的延續與傳承。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開放時間為每日8:30至17:30,過年期間照常開放,歡迎民眾攜家帶眷前往參觀,一起來趟探索「蚵仔」的知識旅行。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 #安平民宿 #安平蚵灰窯
    Like
    1
    · 0 Comments ·0 Shares ·3K Views ·0 Reviews
MGBOX https://magicbox.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