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康堅守理念走進番路
    守護弱勢兒少好好長大
    文:同濟記者 / 木蘭會 蘇慧姍
    圖:永康會 創會長 張志豪
    澎嘉南區永康張志豪創會長以公益服務為理念,號召有共識的夥伴加入同濟會,並希望藉由同濟會的公益、學習等平台,讓會員們有可以發展長才的空間。自上任以來一直堅守信念,不僅落實各項地方公益,更發展媒體平台,廣為行銷同濟會。
    更陸續展開深入偏鄉,關懷弱勢兒少的服務,於113年10月26日張志豪創會長在郭培權榮譽創會長、澎嘉南區一會一校徐文昭主任,以及二代同濟朱晟偉的陪同下,走進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完成「一會一校 一校一助養」同濟家園專案,助養二位學童各12000元的助學金,希望藉由專案的執行幫助弱勢孩子,可以好好長大,也能將永康會的關心,持續送給偏鄉的弱勢家庭。
    張志豪創會長認為,希望同濟會的一會一校專案,可以協助遭逢變故或貧困之家庭,翻轉孩子的生活處境。並提到,同濟會除了提供經濟協助,更希望可以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除了保障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醫療權之外,更重視受扶助小孩的品德教育,為逆境家庭的照顧環境打下愛的根基。
    負責接待的陳欣民教務主任表示,民和國小全校學生約128位,家中及父母多為果農或從事果樹相關行業,相對於都會的學區,在山上的教育資源是普遍缺乏的,但校方仍很用心培育孩子的各項知識與興趣。因為學生大多數是果農第二代,在「探索蟲林新柿界,民和FUN心玩」課程中,也融入以各式水果與生態種植等相關生活知識,讓孩子在學習運用之餘,能更懂得故鄉土地之珍貴性與豐富性,不僅提高孩子們快樂學習的興趣,更因此也獲得「特色學校」的認證與肯定。
    當天同行人員之一的朱晟偉為諸羅山會的二代同濟,有感於在父親朱信吉前任會長任內,同濟會持續對於照顧兒童的服務與用心,不僅以行動來支持永康會的助養,更加碼捐助二位同學各3000元的助學金,以及4顆排球給校方,希望以一己小小力量,幫助孩子們建構更完善的未來,透過體育運動與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濟會
    #永康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
    永康堅守理念走進番路 守護弱勢兒少好好長大 文:同濟記者 / 木蘭會 蘇慧姍 圖:永康會 創會長 張志豪 澎嘉南區永康張志豪創會長以公益服務為理念,號召有共識的夥伴加入同濟會,並希望藉由同濟會的公益、學習等平台,讓會員們有可以發展長才的空間。自上任以來一直堅守信念,不僅落實各項地方公益,更發展媒體平台,廣為行銷同濟會。 更陸續展開深入偏鄉,關懷弱勢兒少的服務,於113年10月26日張志豪創會長在郭培權榮譽創會長、澎嘉南區一會一校徐文昭主任,以及二代同濟朱晟偉的陪同下,走進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完成「一會一校 一校一助養」同濟家園專案,助養二位學童各12000元的助學金,希望藉由專案的執行幫助弱勢孩子,可以好好長大,也能將永康會的關心,持續送給偏鄉的弱勢家庭。 張志豪創會長認為,希望同濟會的一會一校專案,可以協助遭逢變故或貧困之家庭,翻轉孩子的生活處境。並提到,同濟會除了提供經濟協助,更希望可以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除了保障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醫療權之外,更重視受扶助小孩的品德教育,為逆境家庭的照顧環境打下愛的根基。 負責接待的陳欣民教務主任表示,民和國小全校學生約128位,家中及父母多為果農或從事果樹相關行業,相對於都會的學區,在山上的教育資源是普遍缺乏的,但校方仍很用心培育孩子的各項知識與興趣。因為學生大多數是果農第二代,在「探索蟲林新柿界,民和FUN心玩」課程中,也融入以各式水果與生態種植等相關生活知識,讓孩子在學習運用之餘,能更懂得故鄉土地之珍貴性與豐富性,不僅提高孩子們快樂學習的興趣,更因此也獲得「特色學校」的認證與肯定。 當天同行人員之一的朱晟偉為諸羅山會的二代同濟,有感於在父親朱信吉前任會長任內,同濟會持續對於照顧兒童的服務與用心,不僅以行動來支持永康會的助養,更加碼捐助二位同學各3000元的助學金,以及4顆排球給校方,希望以一己小小力量,幫助孩子們建構更完善的未來,透過體育運動與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濟會 #永康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904 Views 0 Reviews

  •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針對 2025 年科技產業發展,整理十大重點趨勢。


    生成式 AI 引領革新:人形化與服務型機器人迎來全新升級
    隨著AI與機械動力技術日趨成熟,加諸NVIDIA、Tesla等大廠積極布局,機器人議題2025年將持續受市場關注。就技術發展而言,軟體平台著眼機器學習訓練與數位孿生模擬,整機型態則聚焦協作機器人、移動式機械手臂與人型機器人,以適應各式環境與人機協作互動。

    其中,人型機器人隨美、中廠商積極投入,2025年起將逐步實現量產,預估2024年至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規模之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54%、產值有望一舉突破20億美元。倘看整體應用場域,相較於工業型仍以手臂撿貨為主,服務型機器人藉由生成式AI可支援多模態交流互動、檢索資訊、摘要文本、擬定排程等場景,帶出機動性高、陪伴性強、功能面廣等效益,將成為來年機器人發展重心。

    技術革新推動市場標配:AI 筆電在 2025 年滲透率將達 21.7%
    隨技術迅速發展,具有AI功能的筆記型電腦未來幾年內將逐漸成為市場標配。預計2025年AI筆電的滲透率將達到21.7%,並在2029年攀升至接近80%。而AI筆電的增量也將成為Arm架構滲透率攀升的一項主因。相比傳統的x86架構,Arm具更高的能效和更強的可擴展性。隨著終端推論的需求與日俱增,節能省電的議題將帶動Arm架構筆電的市占率逐年增長,而Windows on Arm系統的普及,則會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這些高效能、低功耗的AI筆電。

    即便目前AI應用仍依賴雲端運算,TrendForce預期未來具有突破性的Edge AI將成為推動AI筆電普及的另一項重要助力。Edge AI將運算從雲端移至本地,使筆電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處理語音指令和影像辨識等即時應用,強化用戶體驗。這種本地化處理也確保用戶隱私,適合處理敏感數據,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AI筆電的信任感。AI技術越趨成熟,Edge AI將為筆電的生產力創造智慧辦公、自動化流程管理等更多可能性,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HBM 12hi 量產良率提升速度成焦點
    受惠CSP及品牌客群對建置AI基礎設施需求,估計2024年全球AI伺服器(含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成長可達42%。2025年在CSP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28%,占整體伺服器比率達15%。

    隨NVIDIA B300、GB300採用HBM3e 12hi,2025年起12hi將躋身產業主流堆疊層數。SK hynix在12hi世代採用Advanced MR-MUF技術,在每層晶粒堆疊時添加中溫的pre-bonding製程,並改良MUF材料,拉長製程時程以達成晶粒翹曲控制。

    Samsung與Micron在12hi世代沿用TC-NCF堆疊架構,該技術的優勢為易於控制晶粒翹曲,惟須承受製程時間較長、累積應力較大、散熱能力較差等劣勢,在量產時的良率拉升速度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由於12hi層數的採用預計自HBM3延伸至HBM3e、HBM4、HBM4e(2027-2029年),量產的時間跨度長,如何提升並穩固12hi製程的量產良率,明年將成為供應商的重中之重。

    聚焦 2025 年:先進製程與 AI 推動下,半導體技術及 CoWoS 需求迎來革新與大幅增長
    晶圓廠前段製程發展至7nm製程導入EUV微影技術後,FinFET結構自3nm開始逐漸面臨物理極限,先進製程技術自此出現分歧。TSMC及Intel延續FinFET結構於2023年量產3nm產品;雖Samsung嘗試由3nm首先導入基於GAAFET(Gate all 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的MBCFET架構 (Multi-Bridge Cha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並於2022年正式量產,但至今未放量。

    進入2025年後,TSMC 2nm正式轉進奈米片電晶體架構(Nanosheet Transistor Architecture),Intel 18A則導入帶式場效電晶體(RibbonFET),Samsung仍致力改善MBCFET 3nm製程,力拚2025年實現規模量產,三方正式轉進GAAFET架構競賽,期盼藉由四面接觸有效控制閘極,為客戶帶來更高效能、更低功耗且單位面積電晶體密度更高的晶片。

    AI應用造成客製化晶片及封裝面積的需求日益提升,同步推升2025年CoWoS需求。觀察明年CoWoS市場重要發展態勢:




    文章出處:https://technews.tw/2024/11/21/new-opportunities-for-technological-change-in-2025/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 TrendForce 針對 2025 年科技產業發展,整理十大重點趨勢。 生成式 AI 引領革新:人形化與服務型機器人迎來全新升級 隨著AI與機械動力技術日趨成熟,加諸NVIDIA、Tesla等大廠積極布局,機器人議題2025年將持續受市場關注。就技術發展而言,軟體平台著眼機器學習訓練與數位孿生模擬,整機型態則聚焦協作機器人、移動式機械手臂與人型機器人,以適應各式環境與人機協作互動。 其中,人型機器人隨美、中廠商積極投入,2025年起將逐步實現量產,預估2024年至2027年全球人型機器人市場規模之年複合成長率將達154%、產值有望一舉突破20億美元。倘看整體應用場域,相較於工業型仍以手臂撿貨為主,服務型機器人藉由生成式AI可支援多模態交流互動、檢索資訊、摘要文本、擬定排程等場景,帶出機動性高、陪伴性強、功能面廣等效益,將成為來年機器人發展重心。 技術革新推動市場標配:AI 筆電在 2025 年滲透率將達 21.7% 隨技術迅速發展,具有AI功能的筆記型電腦未來幾年內將逐漸成為市場標配。預計2025年AI筆電的滲透率將達到21.7%,並在2029年攀升至接近80%。而AI筆電的增量也將成為Arm架構滲透率攀升的一項主因。相比傳統的x86架構,Arm具更高的能效和更強的可擴展性。隨著終端推論的需求與日俱增,節能省電的議題將帶動Arm架構筆電的市占率逐年增長,而Windows on Arm系統的普及,則會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這些高效能、低功耗的AI筆電。 即便目前AI應用仍依賴雲端運算,TrendForce預期未來具有突破性的Edge AI將成為推動AI筆電普及的另一項重要助力。Edge AI將運算從雲端移至本地,使筆電能更快、更有效率地處理語音指令和影像辨識等即時應用,強化用戶體驗。這種本地化處理也確保用戶隱私,適合處理敏感數據,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對AI筆電的信任感。AI技術越趨成熟,Edge AI將為筆電的生產力創造智慧辦公、自動化流程管理等更多可能性,以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2025 年 AI 伺服器出貨成長將逾 28%,HBM 12hi 量產良率提升速度成焦點 受惠CSP及品牌客群對建置AI基礎設施需求,估計2024年全球AI伺服器(含搭載GPU、FPGA、ASIC等)出貨成長可達42%。2025年在CSP及主權雲等高需求下,AI伺服器出貨年增率可望超過28%,占整體伺服器比率達15%。 隨NVIDIA B300、GB300採用HBM3e 12hi,2025年起12hi將躋身產業主流堆疊層數。SK hynix在12hi世代採用Advanced MR-MUF技術,在每層晶粒堆疊時添加中溫的pre-bonding製程,並改良MUF材料,拉長製程時程以達成晶粒翹曲控制。 Samsung與Micron在12hi世代沿用TC-NCF堆疊架構,該技術的優勢為易於控制晶粒翹曲,惟須承受製程時間較長、累積應力較大、散熱能力較差等劣勢,在量產時的良率拉升速度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由於12hi層數的採用預計自HBM3延伸至HBM3e、HBM4、HBM4e(2027-2029年),量產的時間跨度長,如何提升並穩固12hi製程的量產良率,明年將成為供應商的重中之重。 聚焦 2025 年:先進製程與 AI 推動下,半導體技術及 CoWoS 需求迎來革新與大幅增長 晶圓廠前段製程發展至7nm製程導入EUV微影技術後,FinFET結構自3nm開始逐漸面臨物理極限,先進製程技術自此出現分歧。TSMC及Intel延續FinFET結構於2023年量產3nm產品;雖Samsung嘗試由3nm首先導入基於GAAFET(Gate all aroun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的MBCFET架構 (Multi-Bridge Channel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並於2022年正式量產,但至今未放量。 進入2025年後,TSMC 2nm正式轉進奈米片電晶體架構(Nanosheet Transistor Architecture),Intel 18A則導入帶式場效電晶體(RibbonFET),Samsung仍致力改善MBCFET 3nm製程,力拚2025年實現規模量產,三方正式轉進GAAFET架構競賽,期盼藉由四面接觸有效控制閘極,為客戶帶來更高效能、更低功耗且單位面積電晶體密度更高的晶片。 AI應用造成客製化晶片及封裝面積的需求日益提升,同步推升2025年CoWoS需求。觀察明年CoWoS市場重要發展態勢: 文章出處:https://technews.tw/2024/11/21/new-opportunities-for-technological-change-in-2025/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1335 Views 0 Reviews
  • 瞄準廣告成效不透明的痛!它鬆動Google、臉書「數據圍牆」-商周頭條|

    商周報導:
    4月底,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購併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背後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從臉書出走,移往推特這樣對言論管控更自由的平台。無獨有偶,在數位廣告界,也有人正試圖.

    原文;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9645
    瞄準廣告成效不透明的痛!它鬆動Google、臉書「數據圍牆」-商周頭條| 商周報導: 4月底,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購併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背後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從臉書出走,移往推特這樣對言論管控更自由的平台。無獨有偶,在數位廣告界,也有人正試圖. 📮原文;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business/blog/3009645
    WWW.BUSINESSWEEKLY.COM.TW
    瞄準廣告成效不透明的痛!它鬆動Google、臉書「數據圍牆」-商周頭條|商周
    4月底,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購併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背後原因之一,是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從臉書出走,移往推特這樣對言論管控更自由的平台。無獨有偶,在數位廣告界,也有人正試圖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1121 Views 0 Reviews
  • YouTube成新一代電視霸主 擊敗迪士尼.Netflix 奪下美國電視收視冠軍
    YouTube Becomes the New TV Powerhouse: Beats Disney and Netflix to Top U.S. TV Usage

    在串流平台與傳統媒體的角力戰中,YouTube已不再是「年輕人追劇」的備案,而是全美"電視收視冠軍"。

    知名市調機構,尼爾森(Nielsen)最近公布《The Media Distributor Gauge》新報告- YouTube 不只以 12.4%的市佔率,高居美國電視總觀看時數第一,且數字還遠超過,第二名: 迪士尼(10.7%)、第三名: 派拉蒙(8.9%),並將 Netflix(7.5%)與 Amazon Prime Video(3.5%),遠遠甩在後頭。

    對此,YouTube執行長,尼爾·莫漢(Neal Mohan)強調,美國用戶已將"電視",當成觀看 YouTube的主要設備之一,且日均觀看時數,超過了 10億小時。

    此外,這一轉變同時也顯示出,美國觀眾對於高品質、長篇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加。有鑑於此,未來 YouTube將會調整策略,強化在大螢幕上的用戶體驗。

    ————————————————————————
    YouTube.Netflix的成功關鍵: 演算法與內容多樣性
    Algorithms and Content Diversity: The Keys to Success for YouTube and Netflix

    分析 YouTube和 Netflix,為何能脫穎而出? 一些展業專家分析,關鍵在於強大的"內容推薦系統"和"多樣化的核心內容"。

    不只 YouTube的內容多元、能覆蓋所有年齡層、族群與收視習慣,幾乎無所不包,加上可免費觀看 與 AI推薦機制,這都讓 YouTube在「電視螢幕」競賽中,占盡優勢。

    此外,YouTube已經導入 AI技術,會根據用戶的觀看行為,主動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內容,且不論是短影片或長篇紀錄片,都在盡可能地滿足 不同觀眾的需求。

    換句話說,觀賞用戶不再只選擇手機上,利用零碎的時間觀看 YouTube影片,而是會更願意將 YouTube視為,主流且長時間的娛樂管道。

    影響所及,也讓 Netflix下定決心,開始在平台上測試,類似 TikTok的垂直影片功能,並幫助用戶發現新內容,同時,也已經開始計劃推出,具備 AI驅動的搜尋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

    ————————————————————————
    等待時間再見!簡化流程讓用戶一鍵直達
    Goodbye Waiting: Streamlining Access with One-Click Experience

    且不僅是 影片內容,YouTube也積極簡化"整體使用流程"。方法包括: 整合 Google帳戶、智慧電視快取登入、語音助理操作等設計,讓用戶從開機到觀看,可以大幅縮短所需時間。

    且針對家庭觀眾,還有「快速連線」機制,可以讓多人同時觀影,並能自動載入各自喜好的播放清單、觀看記錄,以及字幕語言,全面優化觀影體驗。

    ————————————————————————
    新平台的挑戰與機遇 TikTok.Spotify的大螢幕野心
    Emerging Platforms: TikTok and Spotify's Ambitions for the Big Screen

    面對 YouTube和 Netflix,在大螢幕市場上的成功。其他平台比如: TikTok、Spotify,也開始尋求電視上的發展。

    比如,Spotify最近便選擇聯手 Goalhanger 製作公司,將原本的音訊播客,轉化為視頻內容,並在 YouTube等平台上,收獲到大量觀看。

    ————————————————————————
    平台聯盟+生態系擴張 成為群雄割據的新戰場
    Platform Coalitions and Ecosystem Expansion: The New Battleground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圖表還可以看出,前五大媒體公司,包括: YouTube、迪士尼、派拉蒙、NBC、Netflix,合計就佔據了 超過 47%的收視時數。

    這顯示出美國影音娛樂市場,正朝向「平台寡頭化」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其他中小型的串流平台,如果無法透過聯盟或策略合作,取得更多曝光或內容資源,未來將難以生存。

    例如: AMC、Scripps的市佔率,已經下跌到不到 1%,未來恐被合併或收購。

    ————————————————————————
    YouTube再造品牌 曝光新模式
    Ad Revolution: YouTube's New Threat to Traditional Broadcasters

    影響所及,YouTube不只成為電視觀眾的最愛,也迅速成為廣告主的新寵。在 2025年的電視廣告預售活動中,YouTube已經透過龐大且年輕的受眾結構、靈活的廣告格式,以及創作者驅動的生態系統,分別向主要的品牌贊助商,展現出強大的廣告投資回報潛力。

    主要原因是,YouTube所建構出的數位原生平台,更具互動性與即時性的數據分析能力,這些都能幫助廣告主,能精準地追蹤效益;

    相較之下,美國傳統主流媒體,只能主打- 直播體育賽事+新聞節目等,高黏著度內容,盼能守住剩餘的廣告市場。

    ————————————————————————
    展望未來 YouTube如何持續領先
    Future Outlook: How YouTube Continues to Lead

    此外,YouTube展望未來,還計劃將繼續強化,在大螢幕上的用戶體驗。一些產業專家預測,方法可包括: 測試新推出的「Watch With」功能,可讓創作者可以在直播中,提供即時評論、擴展 AI工具,協助創作者製作和推廣內容。

    此外,YouTube也將開始測試,新的廣告格式。比如: QR碼、暫停廣告,以提升觀眾互動性。

    ————————————————————————
    YouTube的下一步 電視的未來藍圖
    Conclusion: YouTube and the Future of Television

    總之,一場歷史性的電視主權交替,已經讓 YouTube站上"數位轉型"的風口浪尖。這不僅是平台排名的變化,也重塑了人們對電視的定義,並將重新編寫: 觀眾、創作者、廣告主,這三方之間的權力平衡。

    換句話說,未來的媒體戰場不再只是誰的內容多,而是: 誰能掌握更精密的 AI演算法、更好的社群參與度,以及提供出 更沉浸式的觀賞體驗,也就是「三位一體」的使用者體驗。

    東森美洲台記者 葉宏智

    聲明: 本文根據 Nielsen公開報告與主流媒體報導,目的在提供讀者多元視角,協助理解美國串流媒體的產業生態與科技平台,對觀眾觀賞行為的影響。報導不代表任何特定企業或機構,且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YouTube #電視 #收視 #串流平台 #市佔率 #數位 #廣告 #Netflix #媒體 #影音 #平台 #演算法
    #流量為王
    YouTube成新一代電視霸主 擊敗迪士尼.Netflix 奪下美國電視收視冠軍 YouTube Becomes the New TV Powerhouse: Beats Disney and Netflix to Top U.S. TV Usage 在串流平台與傳統媒體的角力戰中,YouTube已不再是「年輕人追劇」的備案,而是全美"電視收視冠軍"。 知名市調機構,尼爾森(Nielsen)最近公布《The Media Distributor Gauge》新報告- YouTube 不只以 12.4%的市佔率,高居美國電視總觀看時數第一,且數字還遠超過,第二名: 迪士尼(10.7%)、第三名: 派拉蒙(8.9%),並將 Netflix(7.5%)與 Amazon Prime Video(3.5%),遠遠甩在後頭。 對此,YouTube執行長,尼爾·莫漢(Neal Mohan)強調,美國用戶已將"電視",當成觀看 YouTube的主要設備之一,且日均觀看時數,超過了 10億小時。 此外,這一轉變同時也顯示出,美國觀眾對於高品質、長篇內容的需求,日益增加。有鑑於此,未來 YouTube將會調整策略,強化在大螢幕上的用戶體驗。 ———————————————————————— YouTube.Netflix的成功關鍵: 演算法與內容多樣性 Algorithms and Content Diversity: The Keys to Success for YouTube and Netflix 分析 YouTube和 Netflix,為何能脫穎而出? 一些展業專家分析,關鍵在於強大的"內容推薦系統"和"多樣化的核心內容"。 不只 YouTube的內容多元、能覆蓋所有年齡層、族群與收視習慣,幾乎無所不包,加上可免費觀看 與 AI推薦機制,這都讓 YouTube在「電視螢幕」競賽中,占盡優勢。 此外,YouTube已經導入 AI技術,會根據用戶的觀看行為,主動提供個性化的推薦內容,且不論是短影片或長篇紀錄片,都在盡可能地滿足 不同觀眾的需求。 換句話說,觀賞用戶不再只選擇手機上,利用零碎的時間觀看 YouTube影片,而是會更願意將 YouTube視為,主流且長時間的娛樂管道。 影響所及,也讓 Netflix下定決心,開始在平台上測試,類似 TikTok的垂直影片功能,並幫助用戶發現新內容,同時,也已經開始計劃推出,具備 AI驅動的搜尋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 ———————————————————————— 等待時間再見!簡化流程讓用戶一鍵直達 Goodbye Waiting: Streamlining Access with One-Click Experience 且不僅是 影片內容,YouTube也積極簡化"整體使用流程"。方法包括: 整合 Google帳戶、智慧電視快取登入、語音助理操作等設計,讓用戶從開機到觀看,可以大幅縮短所需時間。 且針對家庭觀眾,還有「快速連線」機制,可以讓多人同時觀影,並能自動載入各自喜好的播放清單、觀看記錄,以及字幕語言,全面優化觀影體驗。 ———————————————————————— 新平台的挑戰與機遇 TikTok.Spotify的大螢幕野心 Emerging Platforms: TikTok and Spotify's Ambitions for the Big Screen 面對 YouTube和 Netflix,在大螢幕市場上的成功。其他平台比如: TikTok、Spotify,也開始尋求電視上的發展。 比如,Spotify最近便選擇聯手 Goalhanger 製作公司,將原本的音訊播客,轉化為視頻內容,並在 YouTube等平台上,收獲到大量觀看。 ———————————————————————— 平台聯盟+生態系擴張 成為群雄割據的新戰場 Platform Coalitions and Ecosystem Expansion: The New Battleground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圖表還可以看出,前五大媒體公司,包括: YouTube、迪士尼、派拉蒙、NBC、Netflix,合計就佔據了 超過 47%的收視時數。 這顯示出美國影音娛樂市場,正朝向「平台寡頭化」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其他中小型的串流平台,如果無法透過聯盟或策略合作,取得更多曝光或內容資源,未來將難以生存。 例如: AMC、Scripps的市佔率,已經下跌到不到 1%,未來恐被合併或收購。 ———————————————————————— YouTube再造品牌 曝光新模式 Ad Revolution: YouTube's New Threat to Traditional Broadcasters 影響所及,YouTube不只成為電視觀眾的最愛,也迅速成為廣告主的新寵。在 2025年的電視廣告預售活動中,YouTube已經透過龐大且年輕的受眾結構、靈活的廣告格式,以及創作者驅動的生態系統,分別向主要的品牌贊助商,展現出強大的廣告投資回報潛力。 主要原因是,YouTube所建構出的數位原生平台,更具互動性與即時性的數據分析能力,這些都能幫助廣告主,能精準地追蹤效益; 相較之下,美國傳統主流媒體,只能主打- 直播體育賽事+新聞節目等,高黏著度內容,盼能守住剩餘的廣告市場。 ———————————————————————— 展望未來 YouTube如何持續領先 Future Outlook: How YouTube Continues to Lead 此外,YouTube展望未來,還計劃將繼續強化,在大螢幕上的用戶體驗。一些產業專家預測,方法可包括: 測試新推出的「Watch With」功能,可讓創作者可以在直播中,提供即時評論、擴展 AI工具,協助創作者製作和推廣內容。 此外,YouTube也將開始測試,新的廣告格式。比如: QR碼、暫停廣告,以提升觀眾互動性。 ———————————————————————— YouTube的下一步 電視的未來藍圖 Conclusion: YouTube and the Future of Television 總之,一場歷史性的電視主權交替,已經讓 YouTube站上"數位轉型"的風口浪尖。這不僅是平台排名的變化,也重塑了人們對電視的定義,並將重新編寫: 觀眾、創作者、廣告主,這三方之間的權力平衡。 換句話說,未來的媒體戰場不再只是誰的內容多,而是: 誰能掌握更精密的 AI演算法、更好的社群參與度,以及提供出 更沉浸式的觀賞體驗,也就是「三位一體」的使用者體驗。 東森美洲台記者 葉宏智 聲明: 本文根據 Nielsen公開報告與主流媒體報導,目的在提供讀者多元視角,協助理解美國串流媒體的產業生態與科技平台,對觀眾觀賞行為的影響。報導不代表任何特定企業或機構,且沒有任何投資建議。 #YouTube #電視 #收視 #串流平台 #市佔率 #數位 #廣告 #Netflix #媒體 #影音 #平台 #演算法 #流量為王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2303 Views 0 Reviews
  • 每天搜索1億次的ChatGPT和Google差了多少?
    你可能以為ChatGPT已經很火,但和真正的搜索巨頭比起來,它還是個「小弟弟」。在2025年溫哥華Web Summit大會上,NP Digital發佈了最新全球主流平台每日搜索量排行榜,數據非常震撼:
    重點看這三件事:
    1.Google一家每天就有13.7億次搜索
    再加上 YouTube(3.3億)和Google Play商店(2.1億),母公司Alphabet每天總搜索量達到19.1億,遙遙領先。
    2.ChatGPT每天搜索量為1億次,雖然不低,但在榜單中僅排第13名,和Google差了十幾倍,甚至還低於Pinterest、Linkedln、Facebook等傳統平台。
    3.排名前幾的其他平台還有:
    Instagram:6.5億、百度:5億、Snap:4億、亞馬遜:3.5億;TikTok & Yahoo也都在1億上下,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ChatGPT在AI領域熱度高,但它不是以「搜索引擎」起家,更多用戶是「對話式提問」而不是找具體網頁。
    而像Google、百度這類平台則是信息檢索的老大哥,用戶粘性極強。
    總結:ChatGPT很強,但和搜索巨頭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日常查資料會優先用 ChatGPT還是Google呢 ?(以上轉貼)
    每天搜索1億次的ChatGPT和Google差了多少? 你可能以為ChatGPT已經很火,但和真正的搜索巨頭比起來,它還是個「小弟弟」。在2025年溫哥華Web Summit大會上,NP Digital發佈了最新全球主流平台每日搜索量排行榜,數據非常震撼: 重點看這三件事: 1.Google一家每天就有13.7億次搜索 再加上 YouTube(3.3億)和Google Play商店(2.1億),母公司Alphabet每天總搜索量達到19.1億,遙遙領先。 2.ChatGPT每天搜索量為1億次,雖然不低,但在榜單中僅排第13名,和Google差了十幾倍,甚至還低於Pinterest、Linkedln、Facebook等傳統平台。 3.排名前幾的其他平台還有: Instagram:6.5億、百度:5億、Snap:4億、亞馬遜:3.5億;TikTok & Yahoo也都在1億上下,為什麼會這樣? 雖然ChatGPT在AI領域熱度高,但它不是以「搜索引擎」起家,更多用戶是「對話式提問」而不是找具體網頁。 而像Google、百度這類平台則是信息檢索的老大哥,用戶粘性極強。 總結:ChatGPT很強,但和搜索巨頭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你日常查資料會優先用 ChatGPT還是Google呢 ?(以上轉貼)
    0 Comments 0 Shares 872 Views 0 Reviews
  • 首戰告捷!府城國際同濟會首度參與臺南國際龍舟賽順利晉級 展現社群凝聚力與文化參與力

    2025年臺南國際龍舟錦標賽邁入第四天賽程,共有121支隊伍齊聚臺南運河角逐龍舟榮耀。除了專業勁旅與企業強隊之外,今年首次參賽的「府城國際同濟會」表現亮眼,順利晉級下一輪,為地方社群注入嶄新活力,展現在地團體參與體育與文化活動的能量。

    本屆賽事中,府城國際同濟會由現任會長卓建宏領軍,隊員多為平均年齡約35歲的企業主與各行業專業人士。儘管平日事務繁忙,成員們仍於賽前齊心投入訓練,展現高度紀律與團隊默契。此外,永康同濟會會員也加入這次的划龍舟比賽隊伍。卓建宏表示,雖為初次參賽,但全隊士氣高昂,並期望透過參與龍舟賽激勵更多青年投入公益服務,持續發揮同濟會的社會影響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此次賽事不僅是競技活動,更是城市文化的展演場。包括「臺南二中校友總會隊」在內的地方參賽隊伍展現強烈的歸屬感與文化認同感,使龍舟賽成為一場承載回憶與傳承的城市盛會。他也肯定府城國際同濟會首戰即晉級的成績,認為這代表地方社群的凝聚力與公共參與意識逐步深化。

    體育局長陳良乾指出,市府今年特別新增公教組賽事,邀請民政局、各區公所、工務局、衛生局及學校等組隊參賽,期望透過市府內部與市民共同參與,提升市政團隊的互動與向心力。他表示,臺南國際龍舟錦標賽已不僅是運動競賽,更是一面映照臺南城市文化與社群連結的鏡子。

    主辦單位表示,龍舟賽於5月27日至31日舉行,賽事期間,臺南運河沿岸人潮湧現,現場結合在地美食與特色攤位,營造出濃厚的節慶氛圍,讓市民與遊客在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也能深度體驗端午文化。

    「府城國際同濟會」首度參賽即順利晉級,不僅為臺南地方團體立下典範,也象徵社群力量的浮現與文化參與的深化。此一例證預示,城市運動將成為未來地方團體推動公共參與與凝聚社會情感的重要平台。

    https://youtu.be/hSEyibnife8

    #同濟會
    #MGBOX
    #澎嘉南區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
    首戰告捷!府城國際同濟會首度參與臺南國際龍舟賽順利晉級 展現社群凝聚力與文化參與力 2025年臺南國際龍舟錦標賽邁入第四天賽程,共有121支隊伍齊聚臺南運河角逐龍舟榮耀。除了專業勁旅與企業強隊之外,今年首次參賽的「府城國際同濟會」表現亮眼,順利晉級下一輪,為地方社群注入嶄新活力,展現在地團體參與體育與文化活動的能量。 本屆賽事中,府城國際同濟會由現任會長卓建宏領軍,隊員多為平均年齡約35歲的企業主與各行業專業人士。儘管平日事務繁忙,成員們仍於賽前齊心投入訓練,展現高度紀律與團隊默契。此外,永康同濟會會員也加入這次的划龍舟比賽隊伍。卓建宏表示,雖為初次參賽,但全隊士氣高昂,並期望透過參與龍舟賽激勵更多青年投入公益服務,持續發揮同濟會的社會影響力。 市長黃偉哲表示,此次賽事不僅是競技活動,更是城市文化的展演場。包括「臺南二中校友總會隊」在內的地方參賽隊伍展現強烈的歸屬感與文化認同感,使龍舟賽成為一場承載回憶與傳承的城市盛會。他也肯定府城國際同濟會首戰即晉級的成績,認為這代表地方社群的凝聚力與公共參與意識逐步深化。 體育局長陳良乾指出,市府今年特別新增公教組賽事,邀請民政局、各區公所、工務局、衛生局及學校等組隊參賽,期望透過市府內部與市民共同參與,提升市政團隊的互動與向心力。他表示,臺南國際龍舟錦標賽已不僅是運動競賽,更是一面映照臺南城市文化與社群連結的鏡子。 主辦單位表示,龍舟賽於5月27日至31日舉行,賽事期間,臺南運河沿岸人潮湧現,現場結合在地美食與特色攤位,營造出濃厚的節慶氛圍,讓市民與遊客在欣賞精彩比賽的同時,也能深度體驗端午文化。 「府城國際同濟會」首度參賽即順利晉級,不僅為臺南地方團體立下典範,也象徵社群力量的浮現與文化參與的深化。此一例證預示,城市運動將成為未來地方團體推動公共參與與凝聚社會情感的重要平台。 https://youtu.be/hSEyibnife8 #同濟會 #MGBOX #澎嘉南區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臺灣總會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1115 Views 12 0 Reviews
  • ~在實驗教育裡~培養探索世界的勇氣~

    永康同濟會台南大飯店活動

    實驗教育風潮吹進府城!座落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學無界實驗教育機構」,15日正式掛牌,由曾任國中小校長的劉獻東擔任首任校長,推動以「耶拿教育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主打四學期制、不受鐘聲限制的大工作課表與戶外移地教學,吸引對傳統體制感到受限的家長與學生關注。

    校方表示,目前開放國中部與高中部新生及轉學生報名,課程將以「導向世界的跨學科議題」為主軸,實施雙語教學與彈性學期規劃,打造能適應本地升學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多元進路。機構負責人歐昱成強調,學無界不追求統一標準答案,而是滿足孩子適性發展的教育照顧,期望成為台南一座無界學習的前進基地。

    退休自宜蘭、曾歷任多所學校校長的劉獻東表示,自己從公校轉戰實驗教育多年,一直相信「孩子喜歡的才是第一志願」,如今身為「台南女婿」,更想在地落實教育差異化,協助孩子找回學習動機與信心。他也期待,學無界不只是學校,更能成為整合台南各種教育資源的平台,讓實驗教育真正融入社區、走向國際。

    座落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學無界實驗教育機構」,15日正式掛牌,由曾任國中小校長的劉獻東擔任首任校長,推動以「耶拿教育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主打四學期制、不受鐘聲限制的大工作課表與戶外移地教學,吸引對傳統體制感到受限的家長與學生關注。

    -)月例會:6 月 11 日(三)18:00。
    -)開會地點: 台南大飯店 2F 真珠 A 廳。
    -)地址:700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 1 號。
    ~在實驗教育裡~培養探索世界的勇氣~ 📮永康同濟會台南大飯店活動🎡 實驗教育風潮吹進府城!座落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學無界實驗教育機構」,15日正式掛牌,由曾任國中小校長的劉獻東擔任首任校長,推動以「耶拿教育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主打四學期制、不受鐘聲限制的大工作課表與戶外移地教學,吸引對傳統體制感到受限的家長與學生關注。 校方表示,目前開放國中部與高中部新生及轉學生報名,課程將以「導向世界的跨學科議題」為主軸,實施雙語教學與彈性學期規劃,打造能適應本地升學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多元進路。機構負責人歐昱成強調,學無界不追求統一標準答案,而是滿足孩子適性發展的教育照顧,期望成為台南一座無界學習的前進基地。 退休自宜蘭、曾歷任多所學校校長的劉獻東表示,自己從公校轉戰實驗教育多年,一直相信「孩子喜歡的才是第一志願」,如今身為「台南女婿」,更想在地落實教育差異化,協助孩子找回學習動機與信心。他也期待,學無界不只是學校,更能成為整合台南各種教育資源的平台,讓實驗教育真正融入社區、走向國際。 座落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學無界實驗教育機構」,15日正式掛牌,由曾任國中小校長的劉獻東擔任首任校長,推動以「耶拿教育理念」為核心的教學模式,主打四學期制、不受鐘聲限制的大工作課表與戶外移地教學,吸引對傳統體制感到受限的家長與學生關注。 🕕-)月例會:6 月 11 日(三)18:00。 🏢-)開會地點: 台南大飯店 2F 真珠 A 廳。 🚘-)地址:700 台南市中西區成功路 1 號。
    Like
    2
    0 Comments 0 Shares 794 Views 0 Reviews
  •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今(20)日登場,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開幕前專題演說中,多次提及高雄,直言「高雄是數位孿生城市」,並高度肯定市府推動AI應用與城市治理的成果,引發產業與地方政府關注。

    黃仁勳指出,高雄已建構出數十萬棟建築、上百萬公里道路的數位孿生模型,並與Linker Vision合作導入AI模擬系統,提升災害應變效率與城市韌性。他在簡報與影片中展現高雄實際應用案例,說明該市如何以AI影像語言模型強化治理機制。

    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市府自113年起即積極規劃成為數位孿生城市,並推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戶外應用的影像語言模型(VLM)實驗場域。該計畫結合NVIDIA、Linker Vision與中華電信資源,透過本地影像資料進行模型訓練,強化主權AI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陳其邁指出,AI應用發展需有「算力、平台與應用」三階段作為基礎,高雄已建置全台首座城市級主權AI平台,目前訓練成果將陸續開放提供全台縣市使用,協助加速智慧治理推動。未來市府也將擴大AI應用場域,包括智慧醫療、港口、石化、鋼鐵與電力等產業,打造完整AIoT產業生態系。

    「我們要讓AI不是只在實驗室,而是在街道、醫院與工廠落地應用,讓市民直接受益。」陳其邁強調,這是高雄邁向全球智慧城市的重要里程碑。市府也將攜手中央持續推動「五大信賴產業」發展,以臺灣的半導體與AI能量帶動產業升級與區域平衡發展。


    2025臺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2025)今(20)日登場,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於開幕前專題演說中,多次提及高雄,直言「高雄是數位孿生城市」,並高度肯定市府推動AI應用與城市治理的成果,引發產業與地方政府關注。 黃仁勳指出,高雄已建構出數十萬棟建築、上百萬公里道路的數位孿生模型,並與Linker Vision合作導入AI模擬系統,提升災害應變效率與城市韌性。他在簡報與影片中展現高雄實際應用案例,說明該市如何以AI影像語言模型強化治理機制。 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表示,市府自113年起即積極規劃成為數位孿生城市,並推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戶外應用的影像語言模型(VLM)實驗場域。該計畫結合NVIDIA、Linker Vision與中華電信資源,透過本地影像資料進行模型訓練,強化主權AI能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陳其邁指出,AI應用發展需有「算力、平台與應用」三階段作為基礎,高雄已建置全台首座城市級主權AI平台,目前訓練成果將陸續開放提供全台縣市使用,協助加速智慧治理推動。未來市府也將擴大AI應用場域,包括智慧醫療、港口、石化、鋼鐵與電力等產業,打造完整AIoT產業生態系。 「我們要讓AI不是只在實驗室,而是在街道、醫院與工廠落地應用,讓市民直接受益。」陳其邁強調,這是高雄邁向全球智慧城市的重要里程碑。市府也將攜手中央持續推動「五大信賴產業」發展,以臺灣的半導體與AI能量帶動產業升級與區域平衡發展。
    Like
    3
    0 Comments 0 Shares 815 Views 31 0 Reviews
  •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根據文獻記載在四百多年台南市安平區曾為鄒族的主要活動區域,鄒族人稱之為札哈木,民國九十一年時鄒族人回台南尋根,因此催生了札哈木原住民公園及文化會館。札哈木原住民園區佔地面積達5,223平方公尺,為一座以鄒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園區中設置有歌舞祭文化廣場、石版屋司令台、鄒族特色木雕及石雕。每年的十月份皆會在此舉辦盛大的鄒族文化日慶典,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六個年頭,許多鄒族原住民穿上傳統服飾在廣場上歌唱舞蹈相當熱鬧,活動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邀請您一同來歡慶。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億路472號
    安平安逸旅宿:@gamagroup
    其他附近33個優質旅遊景點:
    -)林默娘公園
    -)觀夕平台
    -)漁人碼頭
    -)安平漁港碼頭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延平老街)
    -)夕遊出張所
    -)安平劍獅埕
    -)安平運河公園(安平運河)
    -)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安平港休閒廣場(台灣咖啡博物館)
    -)安億橋下河底景觀步道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安平戀愛廣場
    -)虱目魚主題館
    -)安平港港濱歷史公園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英商德記洋行
    -)劍獅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
    -)安平天后宮
    -)廣濟宮(海頭社境主廟)
    -)海山館
    -)安平小砲台
    -)臺南運河安平海關-運河博物館(夕遊水逸埠頭)
    -)德陽艦驅逐艦展示館
    -)德商東興洋行
    -)安平盧經堂厝
    -)朱玖瑩故居
    -)延平街古井
    -)臺灣船園區
    -)妙壽宮
    #安平老街
    #安平住宿
    #安平民宿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根據文獻記載在四百多年台南市安平區曾為鄒族的主要活動區域,鄒族人稱之為札哈木,民國九十一年時鄒族人回台南尋根,因此催生了札哈木原住民公園及文化會館。札哈木原住民園區佔地面積達5,223平方公尺,為一座以鄒族文化為主題的文化園區,園區中設置有歌舞祭文化廣場、石版屋司令台、鄒族特色木雕及石雕。每年的十月份皆會在此舉辦盛大的鄒族文化日慶典,至今已連續舉辦了六個年頭,許多鄒族原住民穿上傳統服飾在廣場上歌唱舞蹈相當熱鬧,活動也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觀,邀請您一同來歡慶。 📮地址:臺南市安平區安億路472號 📮安平安逸旅宿🏨:@gamagroup 📮其他附近33個優質旅遊景點: -)林默娘公園 -)觀夕平台 -)漁人碼頭 -)安平漁港碼頭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延平老街) -)夕遊出張所 -)安平劍獅埕 -)安平運河公園(安平運河) -)安平樹屋 -)億載金城 -)安平港休閒廣場(台灣咖啡博物館) -)安億橋下河底景觀步道 -)札哈木原住民公園 -)安平戀愛廣場 -)虱目魚主題館 -)安平港港濱歷史公園 -)安平蚵灰窯文化館 -)英商德記洋行 -)劍獅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 -)安平天后宮 -)廣濟宮(海頭社境主廟) -)海山館 -)安平小砲台 -)臺南運河安平海關-運河博物館(夕遊水逸埠頭) -)德陽艦驅逐艦展示館 -)德商東興洋行 -)安平盧經堂厝 -)朱玖瑩故居 -)延平街古井 -)臺灣船園區 -)妙壽宮 #安平老街 #安平住宿 #安平民宿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2136 Views 0 Reviews
  • 安平古堡簡介:
    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明永曆十六年(1662)鄭成功取荷蘭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清領時代,因台江陸浮失卻其重要性,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故日漸荒廢。日治後重建,二戰後乃稱「安平古堡」。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為外城南城垣的磚牆。老榕盤根,無限滄桑,見證著三百多年的台江風雲。
    熱蘭遮城沿革:
    *1624 在一鯤鯓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缺乏磚石建材,先用砂土及木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
    *1627 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
    *1633 熱蘭遮城建造完成,為初期的臺灣城。城的規模,廣兩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餘,計分三層,由內外廓組成。
    *1662 鄭成功取熱蘭遮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居五月而逝,臺人因此而稱其為「王城」。
    *1823 台江陸浮,王城地理位置漸失其重要性。
    *1874 日本出兵侵臺(史稱牡丹事件),清政府派沈葆楨籌防臺灣。
    *1895 臺灣割讓日本,置安平支廳,隸屬臺南廳。
    *1897 日人因安平海關缺乏宿舍用地,乃將熱蘭遮城的一部份夷平,於其上砌三層磚台。
    *1908 將光緒年間建於安平埠頭之鐵殼造圓形白色燈塔遷建於磚台上西北側,並置專人看守,以4秒鐘一閃光,導引海上船隻。
    *1930 日總督府為籌備慶祝「臺灣文化三百年」事宜,將磚砌平台四周之官舍民宅拆除,並將平台上的公館改建為展覽及招待來賓之場所,即今之安平古堡史蹟展示館。
    *1935 日人根據栗山後一所繪「熱蘭遮城」遺址圖,收購現在熱蘭遮城博物館西邊的民房,拆毀後進行大規模挖掘工作,發現了該城西南邊的稜角堡的堡基,後因中日戰爭而告終止。
    *1975 配合觀光年計畫,臺南市政府整修環境,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牆面漆成白色,即現存之安平古堡。
    距離我們的民宿大概5分鐘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
    #安平民宿
    #德記洋行
    #包棟民宿
    📮安平古堡🏰簡介: 17世紀初荷蘭人以軍商結合的隊伍,於1624年占領今日安平,並建熱蘭遮城為其防禦要塞,全部工程完成於1634年。明永曆十六年(1662)鄭成功取荷蘭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臺人因此稱其為王城。清領時代,因台江陸浮失卻其重要性,加上清兵破壞熱蘭遮城建億載金城,故日漸荒廢。日治後重建,二戰後乃稱「安平古堡」。目前真正的荷蘭時期遺跡僅存古堡前方為外城南城垣的磚牆。老榕盤根,無限滄桑,見證著三百多年的台江風雲。 📮熱蘭遮城沿革: *1624 在一鯤鯓竹岩的舊址上構築城垣,由於缺乏磚石建材,先用砂土及木板建造,稱為奧倫尼亞城。 *1627 改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並就城垣材料逐步改為磚石構造。 *1633 熱蘭遮城建造完成,為初期的臺灣城。城的規模,廣兩百七十七丈六尺,高三丈餘,計分三層,由內外廓組成。 *1662 鄭成功取熱蘭遮城後,改稱安平鎮,改內城為內府,居五月而逝,臺人因此而稱其為「王城」。 *1823 台江陸浮,王城地理位置漸失其重要性。 *1874 日本出兵侵臺(史稱牡丹事件),清政府派沈葆楨籌防臺灣。 *1895 臺灣割讓日本,置安平支廳,隸屬臺南廳。 *1897 日人因安平海關缺乏宿舍用地,乃將熱蘭遮城的一部份夷平,於其上砌三層磚台。 *1908 將光緒年間建於安平埠頭之鐵殼造圓形白色燈塔遷建於磚台上西北側,並置專人看守,以4秒鐘一閃光,導引海上船隻。 *1930 日總督府為籌備慶祝「臺灣文化三百年」事宜,將磚砌平台四周之官舍民宅拆除,並將平台上的公館改建為展覽及招待來賓之場所,即今之安平古堡史蹟展示館。 *1935 日人根據栗山後一所繪「熱蘭遮城」遺址圖,收購現在熱蘭遮城博物館西邊的民房,拆毀後進行大規模挖掘工作,發現了該城西南邊的稜角堡的堡基,後因中日戰爭而告終止。 *1975 配合觀光年計畫,臺南市政府整修環境,在瞭望台上加一尖型屋頂,牆面漆成白色,即現存之安平古堡。 📮距離我們的民宿大概5分鐘 #安平古堡 #安平老街 #安平民宿 #德記洋行 #包棟民宿
    Like
    1
    0 Comments 0 Shares 1409 Views 0 Reviews
Mor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