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中華超傳媒)
勞動部最新公布的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全臺共有191家事業單位通報,影響人數3,934人,較月初增加近500人。其中兩家車燈相關業者首度實施無薪假,合計波及500人,顯示美國自8月初加徵20%關稅效應,正逐步擴散至實體經濟。
過去相對穩定的汽車零組件產業,這次也出現首波衝擊。一家汽機車車燈大廠因美國訂單急縮,實施無薪假412人;另一家LED車燈廠則影響88人。專家分析,車燈屬於汽車供應鏈前段,若關稅壓力持續,恐進一步擴散至金屬加工與模具產業。
(圖/ Unsplash)
勞動部統計顯示,本期受影響人數仍集中在製造業,其中金屬機電工業達3,290人,其次為民生工業151人、資訊電子工業120人,另批發及零售業也有316人。多數企業的無薪假期程落在三個月以內,顯示廠商仍在觀望市況。
不過,也有業者傳出回溫。某家橡膠機械公司因歐美日訂單回穩,提前結束無薪假,167名員工恢復工時;另有粉末冶金業者因訂單穩定,中止實施,影響138人。這顯示產業分化趨勢明顯,部分具技術優勢或市場利基的企業仍展現韌性。
(圖/ Unsplash)
勞動部提醒,實施減班休息並非完全「無薪」,企業仍須確保全時勞工工資不得低於最低工資28,590元,並依法投保勞健保及提繳勞退。
專家指出,本期數據透露三大警訊:美國加徵關稅效應已實際反映在人力調整;汽車零組件首度受波及,顯示供應鏈壓力擴散;同時產業分化日益明顯。隨著關稅政策與新台幣升值雙重不利,製造業短期恐難脫壓力。專家建議,政府應強化出口企業金融支持與轉型輔導,避免勞工權益長期受損。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