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堅守理念走進番路
守護弱勢兒少好好長大
文:同濟記者 / 木蘭會 蘇慧姍
圖:永康會 創會長 張志豪
澎嘉南區永康張志豪創會長以公益服務為理念,號召有共識的夥伴加入同濟會,並希望藉由同濟會的公益、學習等平台,讓會員們有可以發展長才的空間。自上任以來一直堅守信念,不僅落實各項地方公益,更發展媒體平台,廣為行銷同濟會。
更陸續展開深入偏鄉,關懷弱勢兒少的服務,於113年10月26日張志豪創會長在郭培權榮譽創會長、澎嘉南區一會一校徐文昭主任,以及二代同濟朱晟偉的陪同下,走進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完成「一會一校 一校一助養」同濟家園專案,助養二位學童各12000元的助學金,希望藉由專案的執行幫助弱勢孩子,可以好好長大,也能將永康會的關心,持續送給偏鄉的弱勢家庭。
張志豪創會長認為,希望同濟會的一會一校專案,可以協助遭逢變故或貧困之家庭,翻轉孩子的生活處境。並提到,同濟會除了提供經濟協助,更希望可以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除了保障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醫療權之外,更重視受扶助小孩的品德教育,為逆境家庭的照顧環境打下愛的根基。
負責接待的陳欣民教務主任表示,民和國小全校學生約128位,家中及父母多為果農或從事果樹相關行業,相對於都會的學區,在山上的教育資源是普遍缺乏的,但校方仍很用心培育孩子的各項知識與興趣。因為學生大多數是果農第二代,在「探索蟲林新柿界,民和FUN心玩」課程中,也融入以各式水果與生態種植等相關生活知識,讓孩子在學習運用之餘,能更懂得故鄉土地之珍貴性與豐富性,不僅提高孩子們快樂學習的興趣,更因此也獲得「特色學校」的認證與肯定。
當天同行人員之一的朱晟偉為諸羅山會的二代同濟,有感於在父親朱信吉前任會長任內,同濟會持續對於照顧兒童的服務與用心,不僅以行動來支持永康會的助養,更加碼捐助二位同學各3000元的助學金,以及4顆排球給校方,希望以一己小小力量,幫助孩子們建構更完善的未來,透過體育運動與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濟會
#永康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
守護弱勢兒少好好長大
文:同濟記者 / 木蘭會 蘇慧姍
圖:永康會 創會長 張志豪
澎嘉南區永康張志豪創會長以公益服務為理念,號召有共識的夥伴加入同濟會,並希望藉由同濟會的公益、學習等平台,讓會員們有可以發展長才的空間。自上任以來一直堅守信念,不僅落實各項地方公益,更發展媒體平台,廣為行銷同濟會。
更陸續展開深入偏鄉,關懷弱勢兒少的服務,於113年10月26日張志豪創會長在郭培權榮譽創會長、澎嘉南區一會一校徐文昭主任,以及二代同濟朱晟偉的陪同下,走進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完成「一會一校 一校一助養」同濟家園專案,助養二位學童各12000元的助學金,希望藉由專案的執行幫助弱勢孩子,可以好好長大,也能將永康會的關心,持續送給偏鄉的弱勢家庭。
張志豪創會長認為,希望同濟會的一會一校專案,可以協助遭逢變故或貧困之家庭,翻轉孩子的生活處境。並提到,同濟會除了提供經濟協助,更希望可以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除了保障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醫療權之外,更重視受扶助小孩的品德教育,為逆境家庭的照顧環境打下愛的根基。
負責接待的陳欣民教務主任表示,民和國小全校學生約128位,家中及父母多為果農或從事果樹相關行業,相對於都會的學區,在山上的教育資源是普遍缺乏的,但校方仍很用心培育孩子的各項知識與興趣。因為學生大多數是果農第二代,在「探索蟲林新柿界,民和FUN心玩」課程中,也融入以各式水果與生態種植等相關生活知識,讓孩子在學習運用之餘,能更懂得故鄉土地之珍貴性與豐富性,不僅提高孩子們快樂學習的興趣,更因此也獲得「特色學校」的認證與肯定。
當天同行人員之一的朱晟偉為諸羅山會的二代同濟,有感於在父親朱信吉前任會長任內,同濟會持續對於照顧兒童的服務與用心,不僅以行動來支持永康會的助養,更加碼捐助二位同學各3000元的助學金,以及4顆排球給校方,希望以一己小小力量,幫助孩子們建構更完善的未來,透過體育運動與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濟會
#永康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
永康堅守理念走進番路
守護弱勢兒少好好長大
文:同濟記者 / 木蘭會 蘇慧姍
圖:永康會 創會長 張志豪
澎嘉南區永康張志豪創會長以公益服務為理念,號召有共識的夥伴加入同濟會,並希望藉由同濟會的公益、學習等平台,讓會員們有可以發展長才的空間。自上任以來一直堅守信念,不僅落實各項地方公益,更發展媒體平台,廣為行銷同濟會。
更陸續展開深入偏鄉,關懷弱勢兒少的服務,於113年10月26日張志豪創會長在郭培權榮譽創會長、澎嘉南區一會一校徐文昭主任,以及二代同濟朱晟偉的陪同下,走進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完成「一會一校 一校一助養」同濟家園專案,助養二位學童各12000元的助學金,希望藉由專案的執行幫助弱勢孩子,可以好好長大,也能將永康會的關心,持續送給偏鄉的弱勢家庭。
張志豪創會長認為,希望同濟會的一會一校專案,可以協助遭逢變故或貧困之家庭,翻轉孩子的生活處境。並提到,同濟會除了提供經濟協助,更希望可以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除了保障孩子的生存權、教育權、醫療權之外,更重視受扶助小孩的品德教育,為逆境家庭的照顧環境打下愛的根基。
負責接待的陳欣民教務主任表示,民和國小全校學生約128位,家中及父母多為果農或從事果樹相關行業,相對於都會的學區,在山上的教育資源是普遍缺乏的,但校方仍很用心培育孩子的各項知識與興趣。因為學生大多數是果農第二代,在「探索蟲林新柿界,民和FUN心玩」課程中,也融入以各式水果與生態種植等相關生活知識,讓孩子在學習運用之餘,能更懂得故鄉土地之珍貴性與豐富性,不僅提高孩子們快樂學習的興趣,更因此也獲得「特色學校」的認證與肯定。
當天同行人員之一的朱晟偉為諸羅山會的二代同濟,有感於在父親朱信吉前任會長任內,同濟會持續對於照顧兒童的服務與用心,不僅以行動來支持永康會的助養,更加碼捐助二位同學各3000元的助學金,以及4顆排球給校方,希望以一己小小力量,幫助孩子們建構更完善的未來,透過體育運動與習慣的養成,有良好的身心健康來面對未來的挑戰。
#同濟會
#永康同濟會
#國際同濟會
